設計被動房的五大原則
來源:PHI
“被動房”這個名字已經表明,被動房原理強調被動方式,即運用的技術中不需要運動部件(例如:閥門、泵、發動機等),不需要麻煩的控制方式,不需要要復雜的機械。而用到的主動式技術則簡單,易于安裝,易于維護,故障風險低,預期壽命長。
這種“外圍優先”(fabric first)的方法可以歸納為以下五個基本原則:
保溫材料
應用良好的保溫材料包裹整個建筑,包括屋頂,墻體,底板或地下室頂板。典型的保溫水平因氣候而異。通常情況下,屋面的保溫應優于墻面,墻面優于底板。
避免熱橋
避免熱橋,例如陽臺造成的突出混凝土板,或在非采暖制冷的地下室中,穿入地下室頂替板砌體內墻。窗戶應安裝在保溫層內。為地下室保溫層選擇既能承重又能保溫的材料。盡可能使保溫層以均勻的保溫效果圍繞整個建筑,選擇高度隔熱的斷橋窗框。
門窗
使用高品質低輻射(low-e)玻璃,用惰性氣體充填。在許多氣候條件下,傳熱系數U值約0.6W/(m2k),太陽得熱系數g值50%至60%的三玻窗是合適的。在溫和氣候區,低輻射雙玻窗可能就足夠了。對于制冷需要為主的炎熱地區,帶遮陽的雙玻或三玻窗是正確的選擇。
氣密設計
周密考慮氣密設計,建立一個非常氣密的外圍護。所有節點和接口都要設計為氣密。氣密可以避免不適感,減少溫濕調節能耗需求,提高室內空氣品質,并降低未經控制的潮濕氣流損害熱圍護的風險。通常在每個被動房氣密外圍護完成后,都要以“鼓風門測試”測量氣密性。在50Pa(n50)的壓力差下,換氣次數應低于0.6h-1。
持續新風
通過有熱交換的機械通風系統,持續提供新風。這種系統的優點和上述的氣密性優點機上。熱回收的效率應達到75%至90%,該數字受氣候影響。對于冬季嚴寒或夏季潮濕的氣候,應使用含濕度回收的熱量回收通風系統(全熱交換新風系統)。
根據不同的氣候,對以上手段未能完全避免的小量剩余熱負荷,需用機械手段滿足制冷、采暖、除濕等一種或多種任務。這方面有多種不同的選擇,例如小型化的常規設備,或專門為被動房開發的新技術。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