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茅斯/卡塔尔历史/美洲杯国家排名/格拉斯哥流浪者

評價

101.為保證超低能耗建筑的實施質量, 推動其健康發展, 超低能耗建筑建造完成后,應對其是否達到超低能耗建筑的要求給予評價。
102.評價人員應經過相關專業技術培訓;評價中的相關測試應由國家級檢測機構進行實施。
103.評價鼓勵選用獲得高性能節能標識或綠色建材標識的門窗、保溫(隔熱)材料、照明燈具、新能源設備、冷(熱)源機組、空調(采暖)末端設備、熱回收裝置、遮陽等產品。高性能節能產品是指滿足國家相關產品標準且主要節能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產品。 對采用獲得高性能節能標識且在有效期內的產品, 可直接認可, 不必重復檢測。
104.評價應以單棟建筑為對象;對于設計中以戶或單元為設計單位的建筑, 可結合建筑的實際情況, 以戶或單元為對象進行評價。
105.評價工作貫穿整個設計與建造過程, 包括設計和施工兩部分。
106.設計部分評價應在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通過后開始進行, 包括以下兩方面:

1) 施工圖審核。 應重點核查圍護結構關鍵節點構造及做法是否滿足保溫及氣密性要求, 包括外保溫構造、門窗洞口密封、氣密層保護措施及是否采取熱回收新風系統, 廚房及衛生間通風是否采取節能措施等;
2) 能耗指標計算。 包括年供暖需求和年供冷需求及年供暖空調照明一次能源消耗量的計算。 能耗指標應采用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認證專用軟件計算。
107.施工部分評價應在建筑物竣工驗收前進行, 包括以下內容:
1) 建筑氣密性檢測
——應對建筑外圍護結構整體進行氣密性檢測。當以戶或單元為對象進行標識評價時, 應以戶或單元為單位進行氣密性測試;
——建筑氣密性應由國家級第三方檢測機構現場檢測并出具檢測報告, 檢測方法應符合本導則附錄
B 的要求, 檢測結果應滿足本導則技術指標要求;
——在進行評價標識時, 若建筑物已經委托國家級第三方檢測機構完成氣密性檢測, 只需提供檢測報告即可, 不必重復檢測;
2) 應對新風熱回收裝置進行施工現場抽檢, 送至國家級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 保證其熱回收效率符合設計要求。
——同一廠家的分散式熱回收裝置, 抽檢數量為
5%, 但不得少于 2 臺;
——對于集中式熱回收裝置, 應由廠家提供同型號、同規格產品的國家級第三方檢測報告;
——對于獲得高性能節能標識且在有效期內的產品, 可免于現場抽檢。
3) 應核查以下項目:
——外墻保溫材料、門窗等關鍵產(部)品應為高性能節能產品或綠色建材產品;否則, 應核查其見證取樣檢測報告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熱回收裝置等相關產品檢測報告應符合設計要求。
108.建筑竣工驗收一年后, 宜對超低能耗建筑進行后評估, 作為應用效果評價參考及申報國家示范工程、國家或省級各級政府財政補貼等相關各類榮譽的重要依據。后評估包含以下內容:
1) 室內環境檢測
——檢測內容宜包括室內空氣溫度、相對濕度, 外墻內表面溫度, 新風量, 室內
PM2.5 的含量、二氧化碳濃度、室內風速及室內環境噪聲;
——檢測應在暖通空調系統正常連續運行
24 小時后進行;
——應根據不同體形系數、不同樓層、不同朝向等因素抽檢有代表性的用戶進行檢測。抽檢數量不得少于用戶總數的
10%,并不得少于 3 戶,并至少包括頂層、中間層和底層各 1 戶, 每戶不少于 2 個房間;
——室內溫度、相對濕度及外墻內表面溫度檢測時間周期不得少于
24 小時;其它要求應按照國家現行標準《居住建筑節能檢測標準》 JGJ/T 132 進行;
——新風量檢測應按照國家現行標準《公共建筑節能檢測標準》
JGJ/T 177 進行;
——室內
PM2.5 的含量、二氧化碳濃度、室內風速、室內環境噪聲檢測應參照相關標準進行;
2) 實際能耗評估
——實際能耗以典型用戶電表、氣表等計量儀表的實測數據為依據, 并經計算分析后采用;
——供暖、空調及照明能耗計量時間以一年為一個周期;
——不同能源可按本導則附錄
A 統一換算到一次能源。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頁
  • 電話
  • 留言
  • 位置
  • 關于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