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在中國做被動式房屋不能機械照搬照抄“德國標準”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 張小玲 馬伊碩 牛犇 被動房現在很熱、很火。最近聽到兩種議論,有人提出做被動房就要嚴格遵守德國標準,否則就不正宗;有人說被動房是德國人建在北方地區的房屋,我們不是德國的那種氣候,不應該做被動房。據說,最近在一次非常重要的學術會議上,有美國人提出一篇論文獲得大獎,就是論證被動房不適合在南方建設。 被動式房屋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瑞典隆德大學Bo Adamson教授和德國達姆施塔特房屋與環境研究所Wolfgang Feist博士提出的一種新的理念:要在不設傳統采暖設施而僅依靠太陽輻射、人體放熱、室內燈光、電器散熱等自然得熱方式的條件下,建造冬季室內溫度能達到20°C以上,具有必要舒適度的房屋。他們將這種房屋稱為被動式房屋。 被動式房屋就是利用我們現有的資源和條件,在滿足室內環境的要求下我們能夠建造的最節能的房子。它同我國現存三類房屋劃出了嚴格的界限。第一類是使用能耗最低的中國南方不采暖、不制冷的居住建筑。它是以犧牲居住者舒適度為代價的低能耗房屋,其室內環境不能達到人們的舒適度要求;第二類是恒溫、恒濕、恒氧的不能開窗通風的豪宅,它是以高能耗維持的不必要的“高舒適度”房屋,浪費了太多的能源;第三類是我國傳統的民居,尤其以陜西窯洞為代表。這類建筑雖具備冬暖夏涼的特征,但其舒適度達不到要求。 被動式房屋的評價體系包含用一次能源表示的“實際能耗”和“室內舒適度”兩套指標。它的出現迫使建筑節能的從業者從“正確地做事”到“做正確的事”。 中國在從不節能建筑到“50%”、“65%”、“75%”節能標準轉變的過程中出現過一些讓人困惑的事,那些令人困惑的因“正確地做事”而做過的“錯誤的事”的現象,在被動房建設中就不應該再出現。譬如,有些節能75%的建筑居然比節能50%的建筑能耗還要高;人們冬季開窗通風;室內結露發霉;使用不必要技術或技術產品應用過度等等。 同馬克思主義源于德國一樣,被動房也源于國外。它只是一種理念而已,我們沒有必要機械地照搬照抄指標概念,況且它還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過程中,我們需要向我們的革命前輩學習,把源于國外的理論同中國的具體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利用最少的技術手段、最小的代價,做出當地最舒適、最節能的房子。比如說,德國被動房研究所規定:外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一定要小于0.15 W/(m2·K),采暖熱需求小于15kWh/(m2·a)。它很適合德國的氣候環境。我們在中國做被動式房屋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與德國能源署合作為成都的一個辦公建筑提供技術咨詢。我中心的牛犇博士根據中國的暖通空調規范進行了測算,其結果如下: 由表3中數據可知,對同一種玻璃而言,歐洲的k值<中國的K值<美國的U值。因此比較某一玻璃的K或U值時,必須指明所給的是何種體系下的傳熱系數,否則其數值是沒有可比性的。由于不同測試條件下的結果是非線性的,因此不同傳熱系數之間,即U與K及中國的K與歐洲的k之間不存在換算關系。通常若U值滿足設計要求,則K及k必然滿足要求。 由表3中數據可知,對同一種玻璃而言,歐洲的k值<中國的K值<美國的U值。因此比較某一玻璃的K或U值時,必須指明所給的是何種體系下的傳熱系數,否則其數值是沒有可比性的。由于不同測試條件下的結果是非線性的,因此不同傳熱系數之間,即U與K及中國的K與歐洲的k之間不存在換算關系。通常若U值滿足設計要求,則K及k必然滿足要求。 我國一些門窗生產企業拿到了PHI的認證證書。需要特別注意的是PHI證書上的值是計算值而不是測試值。并且這一值是在假設玻璃有0.7W/(m2.k)的傳熱系數的條件下用軟件計算出來的。當在我國境內建設被動房時,不能直接采用PHI證書上的值,而是要采用按中國標準規定檢測方法的檢測值。表4給出了中國門窗測試條件與德國門窗測試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