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中和”或撬動數十萬億市場,被動房產業紅利可期在3月15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中國能源研究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主任李俊峰認為,碳中和具有劃時代意義,“目前全球40%的經濟體都在向碳中和的方向努力,我們一定要加入并適應這個大潮流,和大家一塊走。” 據中國投資協會預測,零碳中國將催生再生資源利用、能效提升、終端消費電氣化、零碳發電技術、儲能、氫能和數字化七大投資領域,撬動70萬億元綠色產業投資機會。到2050年,這七大領域當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近15萬億元,并為中國實現零碳排放貢獻累計減排量的80%。 此次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特別指出:要實施重點行業領域減污降碳行動,工業領域要推進綠色制造,建筑領域要提升節能標準,交通領域要加快形成綠色低碳運輸方式。 提升建筑節能標準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在全國范圍普及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加強超低能耗建筑技術手段的創新,降低建造成本和使用運行的成本,都必將有利于促進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中國現在有600多億平方米的既有建筑,每年新增建筑面積約20億平方,到了2030年,建筑面積可能達到900億平方,如果我們的建筑都已經改造成為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那么單單是采暖供冷能耗的減低,數據就非常可觀。 由偉大集團節能房股份有限公司建設的湖南株洲青龍灣德國之家被動房示范項目,建筑面積42000㎡,在保證高舒適度的情況下可節約制冷和采暖能耗127kwh/㎡.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7kg/㎡.年,項目每年可節電532.2萬Kwh,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234噸,同時還可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 秦皇島被動房示范項目一期2.8萬平方米,示范項目年供暖能耗每平方米可節約34.68千瓦時,每年能節約標煤998噸、制冷采暖費用198萬元,減排二氧化碳2595噸,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獲得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工程稱呼的四川中科九微半導體智能制造科研樓項目,建筑面積5500平方米,年節省耗電量14萬Kwh。 如果將500億平方米的建筑改造成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那么每年節省的耗電量相當于十個以上的三峽工程的發電量,其節能減排效應非常明顯。 如果按1000元/㎡的改造成本計算,僅被動房改造的產值即可達50萬億! 既節能減排、造福人類,又有廣闊的市場空間,被動房產業的未來一片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