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這座被動房,瞭望雄安新區的綠色遠景從這座被動房,瞭望雄安新區的綠色遠景萬眾矚目的雄安新區,正在低調扎實地邁出自己發展的腳步。 近日,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正式啟用。 這個看上去不起眼的園區是雄安新區首個城建項目, 也是新區第一座“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 其中蘊含許多創新的綠色元素。 一片新綠預示春天的到來, 從這里,可以瞭望未來雄安新區的綠色建筑和低碳運行的遠景。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位于容城縣城以東,距離新區管委會臨時辦公點約5分鐘車程,園區有8棟單體建筑,用于政務服務、會議培訓、黨政辦公以及低碳智慧城市生活體驗等。這里已經成為熱門“景點”,今年“五一”3天假期,來自全國各地的5萬人次游客參觀了這幾座貌不驚人的小樓。 走進行政服務中心,二樓辦公區玻璃窗關得嚴嚴實實,非專業人員打不開。工作人員說,這是被動式門窗系統,利于保溫隔熱,節能效果很好。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園區建筑采用外墻保溫系統、密封性處理、無熱橋設計等,盡量減少能量損失,充分利用自然能源。這類似于老式的冰糕箱,給冰糕蓋著厚棉被,外邊熱氣進不去,里邊涼氣出不來。在保證室內舒適的前提下,實現低能耗運行,同現行節能建筑標準相比,可以節能50%以上。有關專家說:這么大規模的單體建筑建成被動式低能耗建筑,目前在國內還不多見。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的建筑最高只有5層,沒有玻璃幕墻。根據規劃綱要,新區將嚴格控制建設摩天大樓,讓天際線更自然。 新區地熱資源豐富,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安裝了地源熱泵系統,把水管引入地下,利用地熱“燒水”,然后送到地面,經過冷熱轉換處理,利用電來提取能量,為園區冬季供暖、夏季制冷等提供能源,每天最多可提供100噸生活熱水。工作人員說,園區采用冷熱暖一體化供應系統,相比傳統供能更加清潔、高效。初步測算,每年可節約標煤約6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00噸。根據規劃,未來雄安將全部采用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消費不低于50%。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著力建設成為“海綿型”園區。綠地和人行道鋪著透水磚,停車位鋪著植草磚。道路兩旁有淺草溝,雨水經淺草溝滲透、過濾后,進入收集系統。園區修建了多處下凹式綠地,豐富了景觀層次,還增加了8000立方米的雨水滯蓄容積,實現園區雨污零排放,節約景觀用水。 |